兩岸制度之爭靠創新突圍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934309.shtml

 

為防堵大陸開價十倍薪水,刨根我半導體人才,近期行政院指示財經部會研議鬆綁五大員工獎酬工具,考慮提供分紅五年緩課稅,協助企業抵禦大陸搶才。這幾年,大陸啟動進口替代政策,積極扶植本土產業,讓兩岸產業關係快速由互補走向競合,面對大陸不惜重金挖角,台灣須嚴肅應戰,避免人、財、競爭力盡失。

「台灣憑什麼留住好人才?」上月底,行政院長江宜樺出席教育部「青年政策論壇」時,面對青年的大哉問,江揆當時是以身旁很多朋友打算出國教書,但是最後選擇留在台灣為例,認為台灣薪水無法比人強,不過,台灣有更好的生活環境,盼國人願意綜合考量留在台灣。

江揆的答案,讓人失望,也凸顯這幾年行政院力推「育才、留才、攬才」政策,效果十分有限。當台灣對外面臨大陸積極扶植產業、激烈搶才,對內也逢高齡化、少子化挑戰時,卻不見政府提出積極有感的作為,只能眼睜睜看著人才淨流出,對台灣來說,這是何等辛酸與無奈。

自從大陸在2011年邁入「十二五規劃」,致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七大新興產業,並宣示要調整經濟結構後,兩岸產業無可避免地跨入短兵相接的年代。近期,大陸提出要設立人民幣1,200億元投資基金,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預料只是序曲,未來還會有更激烈的產業、人才爭奪戰即將上演。

近日行政院研議鬆綁五大員工獎酬工具,有助企業靈活運用包括員工分紅、現金增資分紅、認股權證、限制型股票與庫藏股等留才工具;還能改善目前很多人才一拿到公司股票,就得「借錢」繳稅的窘境,可說是政府新近一個不錯的有感留才措施。

不過,鬆綁員工獎酬工具,只能治標,台灣要吸引人才,必須靠制度面勝出,意即,台灣本土產業與就業環境,必須足夠滋養,才能留得住人才。租稅工具若能單獨奏效,那麼當年台灣營所稅從25%降至17%時,這些年早該看到外商成群結隊來台投資,偏偏實際的引資成效卻非如此。

直言之,兩岸的產業、人才之爭,是一場制度競賽。比的不是誰財大氣粗,而是比誰的經濟環境夠開放,誰的產業最具創新能力,及誰的人才最有創意思維。台灣長年自由開放的氛圍,加上人民勤於打拚,自然讓台灣科技產業聞名於世,這是靠環境、制度形塑而成,就算是砸下千金,也未必能成功複製。

這些年台灣引以為傲的自由開放,近期正遭逢兩股逆流挑戰。一是公部門思維與行動,轉變不夠快,迄今不少公務員仍抱持「穩定壓倒一切」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造成法規鬆綁不夠快,徒讓產業發展綁手綁腳,欠缺創新。其二是在太陽花學運後,國人對於涉及大陸議題,多持保留態度。在一些政黨刻意操弄下,逼得台灣的國際化進程,似乎只能走向一條去除「中國化」的路子。偏偏這條依照政治正確畫出的道路,對照今日的國際政治現實,終究是虛妄難行,也將升高台灣被邊緣化的風險。

對台灣來說,要能有效留才與孕育產業的最佳策略,就是持續靠著開放、創新與創意,打敗大陸一切的人為設限與不夠開放的法令制度。當台灣不畏強鄰在側,能持續把一切有益產業發展、人民創業的要素,全都集中在一起,政府也減少不當干預,那麼企業、人民自然可跟隨市場發揮潛能。如斯滋養環境,不僅能夠留人、留財、維繫競爭力,還能吸引海外人才與資金近悅遠來。靠錢綁人不持久,唯有靠制度取勝,才能真正免除人才刨根、產業遭複製的惡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