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來源:https://goo.gl/Cqzzd9


商業興觀點/智慧製造 提升競爭力

2018-08-21 02:11經濟日報 羅文瑛

全球製造業趨勢變化,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縮短、製造業需求由大量生產轉為少量多樣和客製化,以及全球主要製造國如德國、日本、中國大陸,甚至美國等皆積極推出相關工業4.0、產業升級轉型及智慧製造等國家戰略,以因應產業環境變化。

隨著新技術導入及產品複雜度提高,掌握生產操作、維護能力以及專業化服務的需求愈發強烈,提供整合「生產+服務」的服務型製造能力,將成為決定製造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以及利潤主要來源。

在物聯網、大數據等資訊技術的發展下,製造企業可以即時監控產品的生產狀況、預警故障、遠端下單排程;透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產線參數、提高產能利用率、預先提醒產線及產品的維護與更新等。

掌握數據,就能精準提早掌握競爭力,包括發現用戶價值缺口、管理未見問題、實現智能生產環境,以及為用戶提供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

智慧製造以精密機械及資通訊科技為基礎,結合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虛擬實境/擴增實境(VR/AR)、虛實化系統(CPS)及精實管理等軟硬整合技術,將精密機械提升至智慧製造的層次,以提升企業營運效率,並創造新商業模式與服務能力。

根據資誠PwC工業4.0全球調查,顯示企業投資工業4.0除了會營收增加,預估每年成本可下降3.6%、五年後將帶動產品數位化與商機提升,並擴大企業的服務彈性。

調查也指出,各國對工業4.0推動的企圖不同,整體來看,推動工業4.0最期待的就是增加營收、降低成本及增加效率。

觀察國際大廠包括美國通用電氣(GE)以租賃引擎的使用時數收費。GE會根據引擎飛行狀況,即時提供保養維修服務,大大減少了使用者無預期故障及維修成本,亦降低用戶一次性費用的門檻。

透過製造服務化,GE 創造了更高的價值。

另外,德商西門子亦提供了快速原型製造,包括製程設計、模擬、分析與VR人機介面的數位製造系統,協助用戶將新車研發與量產時間由數年縮短至18個月。

在新經濟的世代,製程及產品走向服務化可以發揮更多元的價值,讓運作各個環節可被掌控,在服務加值後有機會讓傳統產品展現另一新商機。

台灣過去在全球製造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對各國積極投入智慧製造,台灣製造業應緊抓此趨勢並結合我國既有資通訊業的優勢,積極投入工業4.0時代的軟硬整合,把終端客戶與製造系統相連接,自動判讀數據快速彈性生產,實現生產上下游環環相扣的整合,結合無限的應用與服務,再創台灣在全球製造供應鏈的新角色。

(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本專欄每周二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