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來源:https://goo.gl/wZvsvd


國際教育越來越火 美國高校中國化是好事么

北京新浪網 (2018-05-04 18:49) ​​​​​​​

  新浪國際學校擇校巡展圓滿結束,嘉賓私藏乾貨歡迎關注微信:國際學校家長圈,或[點擊這裏]查看。

  談起美國校園,幾年前美國輿論的一大話題是「亞裔化」,如今討論焦點變為「中國化」。據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的數據,中國赴美留學生近年來連續以兩位數百分比增長,至2015年超過30萬,佔美國高校國際學生總人數將近三分之一。

  如此「強悍」的比例,使中國留學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深刻影響著美國大學校園經濟、人文氛圍甚至教學模式。面對這些變化,美國有人歡喜有人憂。那麼對中國學生呢?當大學城變成「中國城」時,他們是絕對受益者嗎?

圖片源自網路

  政府和學校:「快到碗里來」

  「2012年,我剛來這兒讀書時,新生見面會大概有兩百多人。而現在我們迎新活動的規模已達四五百人,這兩年還遇到了租不到合適場地的問題,我們只好在教室里加椅子。」

  談到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艾奧瓦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孫鳳澤如是說。

  此外,校園裡越來越「流行」漢語、個別教授增設中文課程、大學城裡的汽車保險公司發放中文傳單……在孫鳳澤看來,中國留學生有「佔領」美國大學校園之勢。

  面對這股留學生大潮,喜笑顏開的首先是州政府和公立高校。這是因為,州政府對本州公立大學給予財政支持,而擴招留學生讓州立大學富了起來,不但州立大學有錢擴建,還給州政府省下一大筆開支。

  以俄勒岡州立大學為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面臨州財政預算削減,俄勒岡州立大學10年前決定招收更多國際學生以增加收入。這一政策執行后, 州政府過去5年內平均給每名在校大學生的撥款下降了45%。為更高效地招收國際學生,俄勒岡州立大學2009年聯合一家英國公司辦起了預科班,效果顯而易 見。2008年至2015年,這所學校的國際學生人數從988人增長到3300人,同時新聘了許多終身教授,學生總人數也從1.9萬人增加到2.9萬人。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曾在一篇報導中說,在美國,教育是一「生意」,而中國留學生是「大客戶」。2013-2014學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68億美元。

  如何貢獻?答案當然是消費,而高額學費是其中一大塊。據孫鳳澤介紹,在美國,自費留學生需要繳納比州內生源高兩到三倍的學費,在她就讀的艾奧瓦州立大學,根據專業熱門程度不同,本州生源每年學費為3000至4000美元,而留學生每年學費高達1.2萬至1.4萬美元。

  相比美國學生,國際學生不但學費貴,而且享受獎學金的比例小。據孫鳳澤觀察,她周圍60%的美國同學享受著全額或半額獎學金;而在中國留學生中,本科生幾乎清一色全是自費,研究生一般靠給導師打工掙點學費,能拿到全獎的一般都是博士生。

  大學教師:教學目標受拖累

  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受到美國州政府和校方歡迎,卻遭遇大學教師們「吐槽」。

  一些美國大學教師反映,部分中國留學生難以融入班級,也跟不上課程進度。這些中國留學生並不適合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以至於教師不得不為他們而調整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

  在紐約大學教授中國歷史的麗貝卡·卡爾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留學生是她授課的一大「負擔」,她不得不為他們能聽懂講課而作出改變。在她看來,很多中國學生水平完全不夠格。「他們幾乎不懂如何理性分析一段文章是什麼意思,要達到理性思考或寫作的基本要求十分困難。」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羅傑·格拉哈姆教授也有同感。他說,在這所高校的會計學研究生中,中國留學生人數已超過美國學生。「我還應堅持原先的教學目標嗎?還是做些調整來適應中國學生的水平呢」?

  據曾在艾奧瓦州求學的俞少塵觀察,一些美國大學在擴招后,雖然同時增聘了教師,但師生比例仍有下降,新聘老師往往被安排給大一、大二學生上課。總的來說,授課質量會受一定影響。

  孫鳳澤告訴新華社記者,一些美國教師對中國學生的印象不是太好,原因還在於一些人把國內不良習氣帶到了美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作弊和代為考勤簽到。「在美國,這類行為會被記過,累積一定次數會被學校開除,污點記錄還可能伴隨學生很長一段時間。」

  但她認為,大多數美國教師對國際學生還是很熱情和耐心。「一些國際學生多的大課老師鼓勵我們課後提問,他們理解我們在語言上存在障礙,願意與我們溝通。」

  此外,有輿論認為,考慮到中國留學生佔全班人數的比例,美國教師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合乎情理。至少從中國留學生的角度看,他們花了大價錢來美國「買」教育,某種程度上,得到「量身訂做」的教育也是情理之中。

  擇校新趨勢:逃離州立大學

  大批中國留學生湧入美國校園,大學城變成了「中國城」,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衝擊。面對這一趨勢,中國留學生自身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中國人本來就愛『抱團』,人多了,不少人更覺得可以一塊吃好、穿好、玩好、喝好了,」俞少塵說。「而對於那些想走出中國人圈子、更好地了解美國社會的學生,他們最初的動力客觀上也會被這股潮流給沖淡。」

  一名姓范的留學生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2013年到美國以來,他只交了兩個美國朋友,一個是前室友,另一個是通過網路認識的當地酒吧員工。「來美國之前,我想結交很多美國朋友,不過到了這裏以後才發現,語言和文化差異的確是個問題。」

  美國「教育無國界」組織創立人、艾奧瓦州華人協會執行主席燕曉哲告訴新華社記者,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大學用中國學生的學費搞人文環境建設,越 來越有錢的學校擴大了對弱勢國家留學生的招收名額。反觀中國留學生,在多元化環境中仍然沿襲著「故步自封」的習慣,學習上不善於課堂討論和小組作業,業餘 時間不喜歡加入學生社團,也不擅長找志願活動和社會實踐來豐富自己的簡歷。

  俞少塵2007年決定來美留學時,經過再三考慮,選擇了規模較小的私立學校德雷克大學,原因之一就是不希望扎到州立大學的中國學生堆里。「我很喜歡小規模的學校,雖然德雷克也在擴招,但始終有一種『小而精』的辦學理念在傳承。」

  現階段,在州立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中也有一些人在考慮轉校。他們表示,不想在跨越了半個地球后仍然感覺像是在國內上學。逃離大城市和知名公立大學,似乎成了留美中國學生擇校的一個新趨勢。

  不過,孫鳳澤認為,中國學生愛扎推的習慣與人多人少沒有絕對關係,就算只有幾個人,也可能形成封閉的小圈子。這種不主動消除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不積極同其他群體交流互動的習性對個人發展很不利。

  俞少塵對此深表認同。他建議,中國留學生應該抓住各種機會,了解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與美國學生和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多交流,打開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經歷,同時建立起個人友誼和關係網路。無論今後選擇回國還是在留在美國,做到這些對於個人發展都是有益的。

  責任編輯:張粉霞-YH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