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始來源:https://goo.gl/OUoqGL


那些Google也找不到答案的 愛爾蘭這麼教

作者:Charlotte Blease/黃維德編譯 

從無人駕駛車到銀行或零售商的服務專線,我們全都知道機器人即將來臨,而且在許多地方,機器人已然到來。2013年,牛津大學馬丁學院的經濟學家即預測,接下來20年裡,超過半數的工作會被智慧科技取代。

 
 

今日的學童未來必定會跨入極為不同的職場;事實上,能跨入職場說不定都已經算是相當幸運。

未來學家預測,工作根本不會從中國回來,而是逐漸外包給數位化,白領藍領工作皆是如此。

教育者該如何為年輕人預做準備、讓他們有辦法面對數位時代的公民和職業生活?反對技術革新辦不到這點,增加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上的投資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為高科技訓練有其想像力上的限制。

在不久的未來,畢業生還需要其他的技能。技術愈來愈專精,擁有跨領域技能和跨越領域的自信,也將愈來愈受重視。

有些問題單靠Google找不到答案,未來我們也會需要有能力提出和回答這類問題的人,例如,機器自動化的道德後果為何?大規模失業的政治後果為何?數位化社會該如何分配財富?

社會必須更注重這類哲學式的問題才行。

愛爾蘭總統希金斯(Michael D. Higgins)有如這個領域的燈塔;他表示,「在這個日益複雜、相互連結又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哲學教育是我們手上最強大的工具之一,讓學童有辦法成為自由又負責任的個體。」

2013年、愛爾蘭掙扎於金融危機的後續效應之時,希金斯展開了全國性的計畫、討論愛爾蘭這個社會所重視的價值。結果就是,哲學在2016年9月首度跨入愛爾蘭的學校。

12至16歲的學生可以選修此課程,思考那些學校課程曾經嚴重忽視的問題;英國的哲學學者和教師目前仍舊在全力遊說,希望英國也能開設類似課程。愛爾蘭則已經開始探索各項改革,希望能在小學設立兒童哲學課程。

增設哲學課程,正是希金斯和他的妻子薩賓娜(Sabina Higgins)公開呼籲之事。

希金斯的看法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如果教育者認定哲學沒有意義,或許代表學術世界裡的大部分哲學學者,仍舊不重視哲學教育在象牙塔之外的可行性。

思考和求知渴望並非天性,哲學也不是人人都有的興趣。

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言,「大多數人寧死也不願思考,許多人也確實如此。」或許所有人都擁有哲學的能力,但這也是個需要訓練和文化助力的能力。美國哲學家麥考利(Robert McCauley)認為,科學需要一些認知支架;哲學也是如此。

哲學並不容易。它要求我們同時扮演勤勉的勞工和嚴格的監督者;它要求我們克服思考上的偏誤和缺陷,要求我們在思考事物之時,展開寬容的對話並想像各種不同的觀點。哲學可以協助孩童(以及成人)表達問題,並尋找那些單靠反思或推特難以探索的答案。

在最棒的情況下,哲學會讓理念而非自我站上舞台中心;也正因為哲學如此地不自然又易碎,我們不但得將它放入學校,也必須將它嵌入公眾領域之中。

哲學不會帶回工作機會,也不是當前和未來問題的萬靈丹。但它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協助我們對抗輕忽的判斷和缺乏根據的論點。

讓哲學走入教室,可以讓人更能察覺和挑戰這個時代的主流意見。愛爾蘭曾是個近乎神權政治之國,它的總統會理解此事,或許不是那麼令人意外。(黃維德編譯)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0382#sthash.z1j6Hpdj.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