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始來源:https://goo.gl/DzdrDy


「B型企業」自利利他 成市場和職場新勢力

2017-08-06 15:09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即時報導

「B型企業」近來成為市場和職場的新勢力,亞太B型企業協會秘書長黃惠敏指出,過去企業追求的是股東價值的最大化,但隨著社會價值逐漸成為營運模式的核心,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也開始追求有意義的社會影響力,而這也就是管理大師Michael Porter提倡的「創造共享價值」。

黃惠敏進一步指出,源自於美國的「B 型企業(B Corp)概念」開始在亞洲發酵,台灣有18家B型企業,目前為亞洲第一。而B型企業的B除了象徵 Benefit(利益共享),同時也是 Be the Change (亦即印度聖雄甘地的名言:成為你想要的改變)的意思,是市場自發而生的新商業模式,強調的是利益和整體影響力的最大化。

至於「B型企業」對經濟市場可能帶來哪些活絡效益呢?黃惠敏表示,她的觀察是,B型企業能「創造利潤並兼顧社會正義」。諾貝爾經濟學家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認為,B 型企業將比一般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因為這是一種創新的組織模式,利用企業來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且B型企業總是會自我檢視社會與環境影響力,並經由國際標準審核,提升品牌公信力、顧客信任度,同時兼顧營收與社會正義。

此外,B型企業近年來也「愈來愈吸引投資人」。黃惠敏指出,符合B型企業規範的事業,成為國際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諸如貝萊德投資、高盛、活水社投等。澳洲最大道德投資基金(Australian Ethical Investment)亦是其中成功案例,20年來投資報酬率達10 %,3年來股價成長三倍(最近更突破100澳幣),亮眼成果更甚於一般投資基金。兼顧獲利成長、公平正義、社會公益的B型企業,勢將成為國際投資趨勢。

黃惠敏表示,簡要來說,B型企業期待透過具影響力的商業模式,將「對員工、環境、社區的好」,融入在商業模式中,跳脫傳統純粹利益導向的思維,進一步帶動創新、創造社會價值,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益上取得平衡,營造永續生活。希望協助企業成為對「世人」最好的公司(Best for the world),而不僅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 (Best in the world)。

亞太B型企業協會秘書長黃惠敏指出,B型企業近來成為市場和職場的新勢力,它是市場自...
亞太B型企業協會秘書長黃惠敏指出,B型企業近來成為市場和職場的新勢力,它是市場自發而生的新商業模式,強調的是利益和整體影響力的最大化,也成為八年級生心目中的夢幻新企業。 黃惠敏/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