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始來源:https://goo.gl/WJ2pmv


國際化與本土化資源俱備 大灣區教育合作加速 需持續保證師資質量與辦學自主性

 

北京新浪網 2018-08-07 02:47觀看數:8
 

國際化與本土化資源俱備 大灣區教育合作加速 需持續保證師資質量與辦學自主性

21世紀經濟報導 吳睿婕 廣州報導

 

 

灣區教育合作加速 劍指科創

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各城市紛紛加強打造高校,且教育合作日益加速。廣東省教育廳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簽署了《關於加強粵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合作,加快粵港兩地高等教育發展,共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香港高校近年紛紛在珠三角地區陸續開辦分校與研究機構。

分析認為,各高校的研發工作既需要與國際接軌,也需要結合中國的市場和消費者特徵,而大灣區便正好覆蓋了國際化和本土化這兩種資源,這是大灣區教育發展最好的著力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校和項目積極突破制度,把高校和產業進一步全面對接起來,讓學生能夠將學習、研發、創業同時進行,努力培養新時期的科創人才。(辛靈)

港澳的高校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和學科領先水平,廣東的高校則在本土化和市場化方面具有優勢,林江認為,兩種優勢結合起來能為高校發展提供更長遠的支持。「各高校的研發工作既需要與國際接軌,也需要結合中國的市場和消費者特徵,而大灣區便正好覆蓋了國際化和本土化這兩種資源,這是大灣區教育發展最好的著力點。」

日前,在粵港澳高校聯盟2018年大學校長高峰論壇舉行期間,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要力爭到2035年,基本構建起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大灣區高等教育共同體,基本建成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國際教育示範區,提升大灣區在全球化時代的影響力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彙集了華南地區各大高校資源,香港有五所高校均在世界排名中位居前列,科研實力強且平均,澳門則依託其本身的產業優勢在旅遊管理等專業上發展較好,廣州有兩所高校也分別入圍國家「雙一流」大學行列,而包括深圳在內的其他城市雖在高校實力上略顯不足,但其具有強大的產業化能力,可與高校研發成果相結合。

目前,港澳與內地高校的合作形式以合作辦學、學生交流及科研合作等為主,並取得不少進展。其中,香港高校近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陸續開辦分校與研究機構,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香港科技大學在深圳設立的研究院和初創企業孵化器等。

不過,對於合作辦學的主體學校來說,保證教學和師資的質量是其最重要的任務,而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也許能為各高校吸引國際優質師資提供更大的便利。此外,如何能在保證合作共贏的前提下,又能維持自身的辦學理念和自主性也是挑戰之一。

國際性的研發實力本土化的產研合作

香港是大灣區內高校實力最強的城市。在最新的2018-2019 QS世界大學排名榜單中,香港有5所高校入選前150名,其中有3所位列前50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內,香港幾個高校在國際上的排名和整體實力是最高的,其各高校研發能力也十分平均。

從具體學科來看,在上述榜單中,在人文藝術領域,香港大學位列全球19名;在工程科技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學位列全球18;而香港中文大學則在社會科學領域在全球享有較好的聲譽,排名第25。

澳門則在旅遊管理和酒店管理等學科具有較強實力。在上述榜單中,澳門大學的酒店與休閑管理專業排名全球46,在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榜單上,澳門旅遊學院在酒店與休閑管理專業方面位列亞洲第二。「旅遊教育是澳門在大灣區內比較有辨識度的學科,澳門在這方面有傳統的優勢,也和它本身的產業優勢結合得比較緊密。」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同時,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也有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等全國知名的高校,並且在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等領域有相當強的實力和影響力。2017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廣東有五所高校、18個學科入選,其中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便入選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行列內,包括哲學、數學、基礎醫學等多領域學科也入選其中。

雖然深圳沒有與港澳和廣州比擬的高校水平,但深圳也與各大知名學府有不少合作。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等多個高校均在深圳設立分校,香港科技大學也在深圳設立研究院與孵化器,以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和產業課題落地。

由此,港澳的高校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和學科領先水平,廣東的高校則在本土化和市場化方面具有優勢,林江認為,兩種優勢結合起來能為高校發展提供更長遠的支持。「各高校的研發工作既需要與國際接軌,也需要結合中國的市場和消費者特徵,而大灣區便正好覆蓋了國際化和本土化這兩種資源,這是大灣區教育發展最好的著力點。」

事實上,香港的高校也正和珠三角城市加緊聯繫,以更好地促進產研合作。佛山便在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了科創合作平台南海創新中心,並設立南海區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專項資金,鼓勵南海本土企業與香港科技大學開展科研合作,資金支持達1000萬元。2018年7月底,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20個科研團隊便與多家佛山民營企業舉行對接會。

林江認為,與內地高校和市場加緊對接,可以讓港澳的高校更好地發揮研發優勢,並且開拓新的產業。「如在科創方面,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優勢可以影響香港本土的大學,並引導其高校發展,讓他們不再單一地依賴房地產和金融產業,也是一件好事。」他說道。

各地政府也在政策支持上有所助力。2017年11月,廣東省教育廳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簽署了《關於加強粵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深化和提升合作,加快粵港兩地高等教育發展,共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香港教育局發言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則表示,鑒於內地高新科技產業發達,並擁有充裕土地供應、良好創業環境、以及連接內地廣闊市場等優勢,現時香港有多所高等院校也有意進一步加強與內地院校尤其是在科研層面的合作。

仍需保證師資質量與各高校辦學自主性

目前,大灣區內高校之間的合作多以合作辦學、開設分校的方式進行,還有一些大學有短期的港澳高校學生交流項目計劃。

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該校於2014年成立,現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000多名。2018年,近1800名學生參加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綜合測評考試,競爭180個錄取席位。此外,香港科技大學也正計劃在廣州設立分校,其發言人表示,現正與廣州當地政府進行磋商,但暫時仍未有具體細節。

對於合作辦學來說,如何保證辦學質量和招生吸引力是高校一直面對的挑戰之一,而人們對其是否可以保持辦學質量也存有一定的憂慮。今年高考後拿到了港中大(深圳)錄取通知的小譚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便表示,雖然對港中大(深圳)非常有興趣,但考慮到其辦學時間不是特別長,還不知道效果如何,也不知道畢業生就業情況是否理想,而且其最後頒發的畢業證也將印有「深圳分校」字樣,他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個入學名額。

對此,林江認為,人們對這所大學的信任度是最主要的問題。「(對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的)疑慮是始終存在的,現在大家還是對分校存在一些誤解,如果它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認可,對學生的承諾得到實現,它就經過了市場的檢驗,獲得了口碑。」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們對於合作辦學質量的隱憂,實際上也是在擔心師資隊伍是否足夠強大並且能長期保持較高水平,這也是合作辦學的高校需要解決的另一問題。「高校在合作辦學上肯定都是希望把學校辦成高質量的、國際性的大學,在這之中,師資就起到非常決定性的作用,而主體學校的師資對口資源是最直接也是最有保障的。」龐川說道。

除了依靠主體學校師資以外,合作辦學的高校也正大力從國際上引進優質師資。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官網資料顯示,其面向全球招聘師資組建專家隊伍,並已成功從各地引進知名教師200多位,其中包括諾Bell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等13名。

受訪專家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大灣區的規劃和建設則對引入國際優秀教師有著很強的吸引力。龐川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國際上優秀的老師在待遇、科研支持和生活支持方面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大灣區的環境國際化程度很高、科研扶持力度較大、人才引進的計劃也更完善。「在大灣區背景下,我們可以為他們的子女安排更好的教育,未來通關便利化之後,即使父母在珠海上班,他們的孩子也可以在香港讀書。」他舉例稱。

同時,對於想要與內地進一步加強聯繫的港澳高校來說,他們也非常看重是否可以找到與自身教學理念和模式契合的合作方,能夠讓其保持自身的自主性和特色。林江認為,以大灣區高等教育共同體為例,這樣的高校聯合在一開始未必需要追求一種很緊密的聯繫,比如在一些重大技術攻關時,他們不一定要綁定某一個合作方。「相對鬆散的聯合可以預留空間給大灣區內的各個大學,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自己的合作夥伴。」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龐川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目前,澳門科技大學在惠州的合作辦學項目的確有一些延後,這也是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高校。「我們想要找到一個和我們辦學理念比較契合,或者能讓我們有更多自主權的合作高校,期待在大灣區背景下,這個過程會更順利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的頭像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台灣全球創新創業商務中心的部落格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