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始來源:https://goo.gl/zqMy2p


培養數位閱讀素養就是培養數位自學力,第一步從有目的的搜尋開始

 
 
▲張適攝

▲張適攝

柯華葳教授長期研究閱讀能力與識字歷程,也是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台灣計畫主持人,提出閱讀教育新挑戰:面對數位時代,必須積極培養學生在網路大海的自學力,大人必須從信念開始改變,才能帶領學生成為有獨立思考的人。

本文整理自2018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18國際閱讀教育論壇」演講。

台灣在2004年加入國際「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參與2006、2011、2016年的評量計畫,這個計畫研究各國國小4年級學童的閱讀能力。

 

 

最近一次的評量是2016年,還增加了「PIRLS線上閱讀評量」,稱做ePIRLS (extension of PIRLS)。除了原本PIRLS的紙本閱讀評量外,模擬網路閱讀的情境,讓孩子使用電腦做閱讀評量的測驗。ePIRLS中的e不是指electronic(電子的),而是extension(延伸),評量相同的閱讀理解歷程。但是線上閱讀不等同於直接將紙本數位化,還包括孩子在網路上搜尋、找資料並整合成知識的過程。數位線上閱讀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歷程,也同時幫助學生發展自學能力,這在網路時代是愈來愈重要的。 (看更多:柯華葳:培養孩子網路上的自學力

數位閱讀素養培養第一步,從有目的搜尋開始

網路上的訊息是分散、非線性的,有圖片、影像和動畫等,又分別可以往外連結到不同的素材。所以讀者可能被不一樣的圖片吸引分心,忘記最初要找什麼,這就是網路的特性。

網路閱讀素養的學習從「有目的的搜尋」開始:要先定義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材料,再去搜尋與選擇。在一大堆搜尋結果中,還要判斷這些資料是否符合原先訂下的搜尋目的,並考慮到資料的信度和效度,最後再把資料整合成自己的知識。

台灣參加3次PIRLS評比,在學生的成就、興趣、自信,以及老師使用閱讀策略的頻率和學校的圖書設備幾項指標上,全面性的提升,孩子們對於閱讀的興趣和自信也都提高了。同時,男女學生在說明文的測驗中,成績相差無幾,這在國際之間是少見的。

ePIRLS,則是完全模擬線上閱讀環境,學生點進去就像在網路世界裡閱讀。測驗文章是說明文,因為平常在網路上進行有目的的搜尋時,蒐集到的資料多屬於說明文類。

ePIRLS評量的歷程和PIRLS相同,但是設計了跨領域、學科的專題。例如:地球到火星要飛行多久,要怎麼去?火星上的好奇號,怎麼在坑坑疤疤的表面行動?網路介面上會有好奇號的照片,點按旁邊就會有好奇號移動的影片。

也有跟雨林、考古有關的文章和題目,例如特洛伊城、非洲賽倫蓋提草原上的動物遷徙。這樣的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是十分豐沛的。如果我們讓孩子這樣子去閱讀、學習、上網,去蒐集資訊,才有辦法培養出「海闊天空」的一代。

從PIRLS看台灣學生的挑戰:紙本閱讀素養沒有轉換到數位閱讀素養

台灣學生的PIRLS成績非常優秀,特別是說明文部分。但ePIRLS也是評量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與台灣學生在PIRLS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的ePIRLS在2016年的排名位於中段。排名在前的國家,他們的ePIRLS成績都比PIRLS來得高,只有我們是PIRLS成績較高。且在ePIRLS調查中,台灣有14%的低分學生需要關注。(看更多:PIRLS 2016國際閱讀素養全球第8,線上學習素養待加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PIRLS的說明文測驗中,男女學生的表現,在統計上並沒有顯著差異。但在ePIRLS上,卻是女生表現的明顯比較好。

為什麼我們在紙本閱讀的素養沒有辦法遷移到網路數位閱讀素養?

我們也很納悶,大部分孩子都覺得ePIRLS的評量內容有趣、好看,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但為何會有這樣的測驗結果呢?

培養數位閱讀素養關鍵不在設備,而是使用度

這樣的表現,是否和家庭、學校資源有關? 透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台灣有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的家庭比例非常高,家庭有電子書設備的比例也不低,所以顯然不是設備的問題。

但是,再深入調查學生使用這些設備的目的,我們發現有很大比例的孩子,並沒有用設備上網閱讀或在網路上逛逛。不上網逛的原因可能是父母怕孩子遇到假新聞或是壞人,所以禁止。學生通常用設備玩遊戲、看影片或是聊天。而在學校用電腦做功課的比例,有高達55%回答「從不或幾乎從不」,因為電腦放在電腦教室,還要勞師動眾全班移到電腦教室,使用比例就不高。從不在家裡用電腦做功課的比例,也有33%。而教師使用電腦進行閱讀教學活動,例如讀數位文章、使用數位閱讀策略,或是練習批判的找資訊等活動的頻率都低於鄰近的新加坡、香港。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我們不是沒有設備,而是用設備學習的比例和頻率相對少。再看到城市規模的電腦資源比例,可以知道小村鎮的設備並不差,有沒有使用才是一大關鍵。

我對ePIRLS的結論是,學生和老師以電腦、平板進行「學習」的頻率待加強。透過搜尋、整合資訊的自主學習待落實。

學習把科技工具做為學習幫手,而非娛樂保母

上網是實踐海闊天空、自我學習的重要路徑。但要知道如何選擇、判斷,最後整合資訊,才能達成自主學習。然而,我們面對網路有許多的矛盾,我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和知識,可是我們仍處於剪貼和抄襲的網路文章,拿了一點資料就開始拼湊,沒有深度學習,甚至沒有學習。又例如,在網路上不分群體,人人平等,可以自由發言。也有許多新的娛樂方式,讓現代生活一點都不無聊。但同時也面對新的挑戰譬如:網路霸凌、個資安全等隱憂。

我們該怎麼看待科技工具呢?

這取決於我們將之視為學習工具還是保母機。許多家長把手機、平板放在孩子前面,當成安撫孩子的保母機,許多成人也無目的只是滑手機,做為消耗時間的保母機,久久不滑不安心,而成癮。我個人覺得上網的不安全和疑慮,問題不只在「假新聞」,大家都知道這些工具製造商,不管是facebook、google還是amazon,所有的網站最終都在提供「他要你要的」,而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培養數位閱讀素養,拒絕成為懶讀者

做為讀者,不考證不判斷,大量的轉傳,認為大家都是好朋友,不會有人傳假的給我。但因著方便,成為了「懶讀者」。懶讀者是新世紀的文盲,徒有工具但沒有長知識。這樣的文盲不是因為不識字,而是因為習慣一昧的剪貼抄襲,不考慮安全問題,不加思索的轉傳。我只能用「無知」來形容這個新的世代。

所以如何從數位文盲變成有數位素養的讀者?如何從懶讀者變成主動的讀者?我的建議是要research(研究),response(回應),responsibility(負責),都有re開頭,意思是「再一次」。就是當你找到資料,請你再確認(research),要和你的朋友去討論、辯論(response)。再一次即是「慢一點轉傳」,停下來想一下,三思而後傳,這是責任(responsibility)。這樣才有辦法改變我們目前的習慣,成為有素養、主動的讀者。

數位時代的自學力:搜尋、瀏覽、整合

回到教室裡。以往的教室是老師站在前面,學生排排坐著聽課。後來課桌椅改變,也運用電腦教學,甚至成為近年的人手一機。這讓我們知道,工具會改變,孩子也有機會擁有這些工具。但是長久以來的變化,我們學習的方式和內容有差嗎?學生的注意力還是在講台上,所有的學習材料是老師交代的。這不能造就海闊天空,也並不符合網路時代的特色。因為不管教室的形式怎麼變,你會發現還是老師最大。

我們要肯定學生可以自學。在網路上,沒有全體一致的閱讀路徑。沒有唯一或是標準答案。更重要的是,網路資料日新月異,你昨天找到的今天不一定一樣。所以面對數位時代的閱讀時,必須要有信念的改變。

過去尊重知識唯一的來源是教材,但是現在我們有這麼多的來源,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選擇。過去我們也會看重標準答案,但現在我們要判斷在眾多選項中最合適的,我們要學的是判斷力。過去的知識因為有限,所以可以灌輸。但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老師教導的是學習的方法,學生才有辦法終身學習。學習的責任必須慢慢轉移,老師僅是示範,學生要扛起學習的責任。過去的基礎能力指的是讀寫算,數位時代在讀寫算基礎上加搜尋、瀏覽、整合。搜尋是有目標的,學習怎麼樣選擇,怎麼樣分類、判斷、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識,這樣才算是自主學習。

過去我們覺得自動自發讀書的學生很厲害,這些學生也表現得品學兼優。但在多年的教書生涯中發現,自動自發品學兼優的學生常常問老師,重點是什麼?也會跟學長姐借過去用的筆記。這些學生是靠別人幫他選擇與判斷的。在新世紀裡,我們希望孩子學習選擇跟判斷,並認識自己學習上的優劣長短,且截長補短的找到自己最適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只求唯一的知識來源和權威的標準答案。

所以,新世紀對我們(大人)的挑戰是該如何放手,讓孩子對自己上網去搜尋、判斷有信心,這是培養新世紀數位閱讀素養,是家長和老師最大的挑戰。(林思廷整理)

柯華葳

現任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經歷: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長期研究閱讀能力與識字歷程,在兒童語文學習研究著力甚深。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兼系主任,政大幼教所兼任教授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的頭像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台灣全球創新創業商務中心的部落格

    台灣全球商務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